“五年来,如果没有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没有园区的个性化、保姆式服务,聚仁不可能有今天!两年来,如果不能借助资本的力量,借势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聚仁也不可能挑战极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我超越。”11月3日,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函宇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2014年才创立公司,2016年就打破了国外ε-己内酯原材料40年的垄断,2019年产品供不应求,赢得了德国毕克化学、日本关西化学、日本立邦涂料、湛新树脂、巴斯夫等国际跨国公司和万华化学、美瑞新材等国内行业领先企业的一致好评。是什么支撑他们打出了科技创新牌,又是什么让他们打破了国外垄断ε-己内酯40年的魔咒?
垄断格局被打破
“原来我国的ε-己内酯全部依赖进口。2016年我们公司的ε-己内酯生产线工业化投产,成为了国内唯一、全球仅4家能生产己内酯系列产品的企业。”王函宇说。
实现了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替代进口。王函宇也道出了工业化之后遭遇的实情:“一是初上市时产品易变黄,酸值不达标;二是产能不稳定使生产成本偏高;三是自主技术还较‘稚嫩’;四是创新转化资金投入大,见效周期长。”
“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经验可参照,在技术和价格均不具备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去分得一杯羹是很难持续的,任务相当艰巨。”王函宇说。
2018年2月,该公司开始了抓生产装置节能降耗的提质技改项目。王函宇介绍说:“我们和武汉理工大学的专业研发团队经过数十次试验,决定将产能从原来的2000吨/年提高到5000吨/年。”这一提质技改项目实施后,生产线的用能单耗降低15%以上,单位产品成本同比降低2500元以上,不仅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产品替代,还改变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重大装备与工程用特种材料等高端应用企业的原料供应局面。
产学研融合裂变
2018年末,己内酯及其衍生物技术开发中试基地和由中国工程院王玉忠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在聚仁落户。
“首先,我们在己内酯产量稳定达到设计能力后,开始致力于把产品品质从合格品推向优质品。研发团队通过分析和实验,掌握了己内酯聚合制备多元醇的核心技术,新产品得到客户的好评。同时,研发团队还将多元醇成功应用于完全水溶透明的树脂乳液,做出了手感好、光泽度高、强度大的涂层,此项研发工作为公司扩大了产品应用领域。”王函宇介绍说。
院士工作站还针对国内涂料行业的变化,开展了低相对分子质量多元醇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完成了45个系列牌号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针对无溶剂革普遍存在的手感偏硬问题,我们开发了多款聚醚改性新牌号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进入市场应用阶段。此外,己内酯高聚物的生产技术研发也已成熟,己内酯改性PTMEG高铁材料也正在进行客户试用。”王函宇说。
成果转化见奇效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成功研发引发了强烈的客户反响,二期扩产项目还未投产,咨询的电话就已应接不暇。目前,该公司的全球市场布局稳步推进,欧洲、东南亚、美国、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合同纷纷签订,暂未合作的客户也都按照合作意向积极推进,不少客户还安排了年底前来考察和签定合同的计划。
组建仅一年的公司外贸部捷报频传:多元醇产品已正式供应韩国SK公司,日本胶黏剂厂家目前正积极推进300万元的第一个年度订单,巴斯夫也将赴该公司现场考察后签定欧洲市场的战略合作合同……
“公司二期项目将投资6亿元,新建20000吨/年己内酯、10000吨/年己内酯多元醇和5000吨/年聚己内酯装置。未来3年内,院士工作站将开发各类应用于特种行业的新产品15个,完成多元醇产品技术成果转让10项,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2019年将完成3000吨/年聚己内酯多元醇生产装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王函宇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